3月15日A股(3月15日股市涨跌情况)
本文目录一览:
中国股市出现过几次牛市熊市?分别有什么特点?
1、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,七次熊市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: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,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,人称老八股;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,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,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,因为没人愿意抛出。 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,一路上扬,造就了第一次牛市。
2、中国股市从2005年开始经历了1次大牛市和1次大熊市,其中,大牛市从2005年6月的998点-2007年10月的6124点,大熊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运行至今。此外,2005年之前也曾经历过两次大牛市和大熊市,分别如下:第一次大牛市时间是1990年12月-1993年2月 ;第一次大熊市是1993年2月-1996年的1月。
3、第三次牛市:1994年7月29日~1994年9月13日;第三次熊市:1994年9月13日~1995年5月17日(1052~577点)(八个月,-45%)。第四次牛市:1995年5月18日~1995年5月22日;第四次熊市:1995年5月22日~1996年1月19日。
4、特点:绩优股带头 牛市:1996年1月19日~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,在深发展等股票的带领下,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。从1996年4月1日算起,至12月12日,上证综指涨幅达124%,深成指涨幅达346%,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。
盘点A股过往20年“救市”历史,告诉你之后的市场会怎么走?
总结过去20年的救市经验,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: 市场连续下跌一年左右,上证指数跌幅超15%时,高层倾向于发布提振信心的举措。 在2005年之前,救市措施发布后市场反应迅速积极,但在2005年后,市场反映变慢。
年间救市行动回顾1994年:三大政策出台,股市从大跌中迅速反弹,涨幅高达204%,成为史上最快涨幅。1999年:“519”行情受政策鼓舞,互联网概念推动市场走牛。2002年:暂停国有股减持,市场反应平淡,互联网泡沫破裂影响A股。2004年:“国九条”出台,短期内股市表现良好,但基金长期表现更优。
由于三大政策救市,1994年8月1日,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,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,仅用一个多月时间,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,涨幅为215%。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。直至1996年1月19日,上证指数跌至5180点的最低点。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。
具体措施包括:(1)在股票供应方面,进一步放慢发行和上市节奏,年内除已发行尚未上市的股票外,暂停各科新股发行和上市,并严格控制配股规模;(2)在资金投入方面,发展国内投资共同基金,培育机构投资者;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,逐步吸引外国基金投入A股市场;(3)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。
A股市场在经历了端午节的“黑色”交易日后,投资者信心受到考验。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系列救市措施,包括自2015年6月28日起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,并同步调低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。
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是在15号左右发工资?
企业的考勤统计和工资核算节奏比较慢。月初一个星期处理考勤异常等,第二周计算工资,然后就到了15号才发工资。而有些大一点的企业,有完善的软件系统,就会快很多。间接弥补员工自离对公司的损失。
- 25号以后发工资的公司:通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财务状况不佳,需要改善资金状况,因此工资发放较晚。15号以后发工资的公司:- 多为小企业,尤其是社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公司。- 旨在通过押扣部分工资来稳定员工,降低离职率。- 15号以后的工资发放时间可能增加员工跳槽的成本,从而减少员工流失。
很多公司选择在 15 号发工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 符合法律规定:根据我国《劳动法》规定,用人单位应当按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。具体支付日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,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。
号以后以工次的多为小企业,特别是一些定义为社会服务业、劳动密集型公司。他们一般都在次月15-25日发工资。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稳住员工,用工资圈住员工,因为你不管什么时候离职,都会有一部分工资压在他手里。15号以后发工资或可增加跳槽成本,这样可以降低离职率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